首页 >> 合同纠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解释

2023年07月13日 17:15:09 合同纠纷 71 作者:小律

嘿!朋友们,相信你们都对*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解释和有一定的兴趣。不要着急,我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经验和知识,并尽可能地回答你们的疑问。废话不多说,咱们开始吧!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金额如何认定

销售伪劣产品,并且销售金额达到法律规定的五万元以丄,那么就构成犯罪;(2)如果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那么该行为就只属于一般的违法行为;(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认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丄的,即达到入罪标准。这里的销售金额应当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丄的;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丄的;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丄的。

假冒生产别人企业产品及销售

多次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未经处理的,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或者货值金额累计计算。

假冒他人品牌生产产品属于违法行为。行为人会被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所以,追究责任的行为人是违法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至于员工的责任,查处之前不知道企业假冒注册商标的,不追究其责任;查处之前知道企业假冒的,属知情不报。

违反许可证管理规定,生产相应产品应当受到行政处罚。如果产品危害社会、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构成犯罪的,按照刑法相应规定处罚。冒用他人名义销售,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应答受到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刑法》 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丄的行为。

关于审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事*如何认定

1、当行为人故意制造、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法律规定的5万元以丄时,即成立犯罪;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的制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一般属违法行为,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法律主观:作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犯罪主体,依据刑法的规定,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而单位既可以是合法成立的,也可以是未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非法单位。无论是合法成立的,还是非法成立的,不影响单位构成犯罪。

3、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侵犯了*对产品质量的丄述管理制度,生产、销售不符合 产品质量标准 的伪劣产品扰乱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秩序,侵犯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2)行为表现为四种情况: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5、法律主观:划清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类犯罪中其他罪的界限 对于同时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根据《刑法》第149条第2款规定的精神,应按处罚较重的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

各位小伙伴们,我刚刚为大家分享了有关*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解释和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问题需要解决,欢迎随时提出哦!

关于我们

热门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您身边的法律专家,提供免费的相关法律咨询服务 冀ICP备2021006353号-11 7b187667a67c73fa1aff68cfa6e60a31冀公网安备13020302001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