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未成年人接触到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在让众多家长欣慰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烦恼。前几年经常有新闻报道,熊孩子打赏某某主播十几万,这样的事情可真让家长恼火,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转眼就被孩子送给了别人。自然而然要去找直播平台索要,可是平台会把这笔巨额款项返还给家长吗?这就涉及到民法典上的一个常考知识点——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这一部分也是近几年事业单位考试经常出现的一个知识点,那么究竟考试怎么考?这钱能不能要回来?相信同学们心中也很好奇,所以本文就来研究一下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这一个知识点。

一、知识剖析

我国《民法典》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一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决定自然人有没有行为能力的无非就是两个条件:年龄和精神状况。

1.年龄。在年龄的判断上我们需要把握两个地方:一是不要与刑事责任年龄相混淆。二是牢牢地记住每一段年龄所实施的行为的效力。从年龄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这个年龄阶段无论实施什么法民事律行为都是无效的,让一个七周岁的孩子去打瓶酱油在法律上都是无效。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已满8周岁不满18周岁。此时如果要是实施的与其年龄、精神状况相适应的就有效,否则为效力待定,需要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追认。

(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一为真正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条件为已满18周岁;其二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条件为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并且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这两类主体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一般都是有效的。

2.精神状况。但是精神状况在考试的时候并非是考查重点,所以同学们只需要记住如果为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无论实施什么民事法律行为一律无效;如果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所实施纯获利益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有效,否则无效。所以我们还是应该把关注点放到年龄上。

二、考查重点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这一部分主要是记忆性考点。需要我们掌握的就是两个内容:其一要与刑事责任能力区别;其二要牢牢记住每种阶段所要求的年龄条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38)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